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园地 >> 职工教育 >> 教育活动 >> 正文

工会园地

教育活动

张思德精神

    张思德,一个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的英雄。他的精神被誉为延安精神的本质。

    张思德于1915年4月19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韩家湾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不满周岁时死去了母亲,靠叔母抚养长大。1933年9月,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成立了革命政权。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强忍剧痛,冲入敌阵。1935年6月,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苦战了三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还照常担负通讯工作,白天生产劳动干了一天活,不顾劳累,在夜里又长距离步行送信,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冬,他从南泥湾调回延安。不久,因部队整编,领导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对此,他毫无怨言,服从革命的需要。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

    这就是张思德同志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而就是在这平凡中,凸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践行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对于共产党人来讲,群众的疾苦可绝不是什么小事”的思想。而我,读懂了张思德心中装满的是他人的饥寒,为他人服务是他的乐趣,置他人利益于自己利益之上是他的价值观。而我,也铭心于张思德精神正是从事工会工作的人所应继承的精神、弘扬的精神。

    工会工作是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是工会工作的全部。要做好服务,作为工会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张思德式的价值观,至尊于群众利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工会人要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工会人要装在心中。要记住工会人的职业诉求是为解决群众困难,要在工作中逐渐地去体会:工会人心中最幸福的时刻是能为群众做“成”事。要追求最大可能的服务于职工,要用朴素情怀在工会这块朴素之地成就纯粹服务于职工的平凡事业。

    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工作者在引导、激励和保障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中任重道远,让我们记住延安精神,发扬张思德精神,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