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育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郭军教授的项目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4-08-06

    2013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已完成评审,共有30个项目获此殊荣。郭军教授负责的项目“中国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模式的初步建立”荣获二等奖。 

    该项目组对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别的中国黑色素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明确了中国黑色素瘤与欧美黑色素瘤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特点的区别,对于中国也是亚洲最常见的肢端黑色素瘤和粘膜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模式提出了不同观点,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对于中国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个体化靶向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中国治疗模式,使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这些成果已推广应用,使我国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同步于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被2013版美国黑色素瘤NCCN指南所采纳,项目组先后参与推出 4 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推动并引领了中国黑色素瘤的规范化治疗。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还被2012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遴选为大会报告,是该年度ASCO大会黑色素瘤九个大会发言中唯一一项来自亚洲的报告,也是ASCO大会黑色素瘤病种迄今为止第一项来自亚洲的口头报告。

    2007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 40余次黑色素瘤规范化诊治巡讲,举办一次国际黑色素瘤年会(国外讲者15人,规模500余人),培养专科医生超过6000人次,对于推广中国黑色素瘤的规范化诊疗标准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国内开展了涉及13个省市,24家肿瘤治疗单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据此建立了黑色素瘤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合作平台,在国内率先建立标准规范的黑色素瘤样本库和临床信息数据库,为促进中国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共发表论著25篇,SCI收录期刊16篇,累计影响因子112.486分。其中发表在JCO上的一篇论文到目前为止已被国际同行引用94次。Nature Reviews ClinicalOncology 杂志也对该项研究进行了专门述评,路透社健康专栏还对郭军教授进行了专访。项目组所建立的中国黑色素瘤辅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模式已被推广到国内主要肿瘤治疗中心。研究显示这些模式不仅安全有效,且在付出同等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并改善了患者总生存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医生: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