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17-OHPC暴露增加出生后患癌风险
美国得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urphy等报告,有子宫内17α-羟基孕酮己酸酯(17-OHPC)暴露史的儿童,癌症风险可能增高。18 000多对母-子配对数据显示,孕期注射合成黄体酮的女性的后代罹患癌症的风险几乎是未使用者的两倍。(Am J Obstet Gynecol. 2021年11月9日在线版 DOI: 10.1016/j.ajog.2021.10.035)
己烯雌酚是一种合成雌激素,在20世纪50~60年代通常用于防止流产,但已有证据显示合成激素有破坏发育和增加癌症风险的潜力。17-OHPC是一种合成孕激素,也可能增高癌症风险。为了研究此类药物暴露对胎儿的可能影响,研究者自儿童健康与发展研究(CHDS)数据库中入组1959~1966年逾18 000对母-子配对的数据,并随访了60年。
现有分析包括18 751名后代,其中1008例在随访730 817人-年中被确诊患癌。234例(约1.0%)后代有该药的宫内暴露史,最常用于先兆流产(41.0%)。平均妊娠12周时接受首次给药,孕妇平均接受2.4次注射给药,大多数后代(165例)在妊娠前三个月内均有暴露史。
在有暴露史的后代中,23例被确诊患癌,其中2例为儿童,21例为成人。癌症类型包括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结肠癌和直肠癌、前列腺癌、脑瘤、乳腺癌、甲状腺癌、口腔癌、肺癌和胸膜瘤、宫颈癌、子宫体癌、肾癌和睾丸癌。
总体而言,与无暴露史者相比,有宫内暴露史者的患癌风险增高(aHR=1.99),孕早期暴露者风险更高(aHR=2.57)。孕早期有暴露史者出生后的癌症风险最高,包括儿童脑癌(aHR=34.72)、前列腺癌(aHR=5.10)和结直肠癌(aHR=5.51)。
孕妇接受1~2次用药对比≥3次用药时,后代患癌风险较低(aHR分别为1.80和3.07)。
研究者认为:合成激素或用作天然激素的药物,会扰乱天然激素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在胎儿发育的脆弱时期。接触合成黄体酮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合成药与天然黄体酮的降解方式不同。
(编译 吴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