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医院首页

35周年
35周年
35周年

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院3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拉开帷幕

    1018下午2:0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院3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在医院报告厅拉开了帷幕。
    会议首先由张焕萍院长助理做开幕辞,她指出此次系列学术活动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大家听了报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促进大家在今后科研工作中的合作。同时,她向给予此次系列学术活动做出贡献的专家、同仁及参会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着由季院长致辞,他强调此次学术活动是35周年院庆的主要部分,医院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做报告,希望全院医师积极参加,借此机会充实自己,了解同行的工作。
     
     
    接着,此次报告会的主席顾晋教授做了“第七版AJCC/UICC结直肠癌分期的临床实践”的报告,他生动地介绍了结直肠癌TNM分期的解剖学基础、AJCC第七版分期的主要变动、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以及多学科协作在结直肠癌分期规范化评估中的作用。
     
     
    邢宝才教授做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的报告,他图文并茂地说明了外科切除是结直肠癌转移的标准治疗,通过外科切除,不仅可以使结直肠癌转移病人生存期延长,而且还可以使小部分病人获得治愈。对于结直肠癌转移病人应该通过MDT讨论,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杨仁杰教授做了“肿瘤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的报告,他重点介绍了肿瘤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案例,指出介入治疗是把双刃剑,既可治标(肿瘤的并发症),也可治本(肿瘤本身)。他还强调了我院应继续坚持多学科联合治疗,使病人最大获益。
      
     
    李健副主任医师做了“胃肠间质瘤的诊治进展”的报告,他讲解了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新标志物、三种药物治疗手段、辅助治疗方法及面临的新挑战,并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解决未知的问题。
      
     
    宋韦教授做了“癌基因IGFBP-2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报告,她指出IGFBP-2可通过调控迁移、侵袭和生长,促进肿瘤进展,是重要的癌基因,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标。她还介绍了循环IGFBP-2IGFBP-2抗体具有诊断肿瘤、预测复发和预后的价值。
     
     
    沈靖副研究员做了“生物质谱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她全面介绍了我院几种质谱的原理、功能、应用及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并真诚希望今后和各位临床医师开展合作。
     
     
    今天的会议由顾晋教授主持,他为以上5位讲者颁发了感谢状,并感谢科研处全体同仁的辛勤工作。季院长为顾晋教授颁发了感谢状,郭军副院长和沈琳副院长也出席了会议。院内外约200余名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及研究生聆听了报告。会后,许多听者表示对讲者精彩的报告意犹未尽,将会继续参加后几场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