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院庆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三场——食管癌多学科专题论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院3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第三场——食管癌多学科专题报告会于10月20日下午1点半在医院学术报告厅准时举行。此场报告会邀请了13位院内外专家从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到高发现场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河南安阳肿瘤医院路常东院长就“全力打造数字化医院,推进医院品牌化发展”做了报告。路院长介绍了安阳肿瘤医院的概况,以及医院信息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应用效果。他说,信息化是提升医院整体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创举,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支撑力,为医院的未来拓展了广阔空间!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的王一方教授就“肿瘤的人文病理与人文抚慰”做了报告。王教授通过对一部电影和两本书的介绍和分析(一部电影《心灵病房》、两本书《逃家小兔》和《生之欲》),形象地引发了我们对人文医学的重新审视,讲述了人文病理与生理病理的区别,分析了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倡导医生关注叙事医学与医学人类学。提出“建构癌症的人文病理观的基石是什么”的思考,指出作为医生不要过分相信医学对癌症的病理解释,而常常错过倾听生命呻吟、呼救和呐喊的意义,并针对医生和病人推荐了相关的读物。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戎铁华教授做了题为“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报告。戎教授从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现状入手,介绍了经胸腔、经食管裂孔和微创三种手术方式。从淋巴结规范化清扫、重建器官、重建路径、吻合部位、吻合方法等方面对局部晚期食管癌外科治疗进行了介绍。戎教授还通过对住院手术死亡率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微创手术在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都与开放手术几乎相同。但他也强调,由于目前微创手术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临床长期随访资料,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对于微创手术的临床研究结果还未最终达成共识。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傅剑华教授做了“食管癌以分期基础的微创治疗”的报告。介绍了食管癌根据不同的分期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使食管癌的微创治疗渗透到不同分期中。他通过腔镜手术录像,生动直观地演示了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傅教授强调:准确的分期,才有合理的治疗。
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做了“早期肺癌的诊疗新策略”的报告。支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肺癌高发的原因,并对肺癌术前诊断的新手段、术中导航等方面做了介绍。他认为肺癌不单要进行多学科治疗,还要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断。最后,支教授海介绍了全国和本市的早期肺癌和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工作的推广工作,并发出“预防肺癌,从我做起,远离烟草,引领健康”的号召。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樊青霞教授就“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做了报告。介绍了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结果,解读了《食管癌NCCN指南》。她强调,食管腺癌和鳞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食管癌中西方在诊治上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照搬NCCN指南,中国版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虽已应运而生,但仍需继续完善,期待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级别证据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问世,以完善中国人自己的食管癌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王群主任就“cT1期食管癌的治疗现状”做了报告。介绍了食管癌内镜切除术的治疗适应症,及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研究进展,对于手术及内镜切除患者可采用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方法,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还阐述了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劣,浅表性食管癌的治疗策略等。最后总结了不同分期、不同类型食管癌的治疗方法。
安阳肿瘤医院胸外科师晓天主任就“中国食管癌高发区安阳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历史和现状”做了报告。介绍了安阳地区食管癌高发的原因和发病情况,并图文并茂地从食管癌、贲门癌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等方面演示了安阳肿瘤医院胸外科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特点,认为食管癌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实行手术个体化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胸外科于振涛主任做了“食管胃交接部腺癌的外科治疗”的报告。讲解了食管胃交接部腺癌分型、诊断策略、术前分期及治疗策略,系统深入地讲解了食管胃交接部腺癌几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脾切除的适应症、及术后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教授就“消化道肿瘤早诊技术及内镜下治疗”做了报告。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消化道肿瘤早诊技术发展的历史,然后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治疗的绝对适应症和相对适应症,形象地讲解了各种内镜下治疗方法的进展以及利弊。他强调对消化道肿瘤早期癌的治疗应以病人最大满足病人利益为标准,总和评价治疗效果、合并症、复发率、成本、生活质量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我院遗传学研究室蔡红教授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食管癌”做了报告。介绍了该研究室从1998年起与安阳肿瘤医院合作,在河南安阳建立的前瞻性研究队列,具有样本量大、年龄涵盖范围大和依从性高的特点,主要研究食管癌的环境致病因素,特别关注HPV感染和鳞状上皮细胞食管癌(ESCC)的关联。通过开展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HPV感染和食管癌的发生存在较强的关联,提示了其在食管恶性病变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副教授做了题为“食管癌临床研究现状”的报告。介绍了中国食管癌发病情况,目前食管癌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着重介绍了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针对晚期食管癌引进靶向药物和开展分子水平的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她强调食管癌应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维持。